导读
2025年,我国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政策布局力度空前,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到扩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再到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一系列关键举措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与低碳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5年,我国能源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一方面,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如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新型储能专项行动实施项目清单公布,装机容量达11.1GW/49.3GWh,为储能市场注入强劲动力;另一方面,海上风电项目不断推进,江苏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完成首台风机吊装,标志着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并探索出“海上风电 + 制氢 + 养殖”的多能互补新模式。此外,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2月份同比增长8.6%,显示出能源市场的旺盛需求。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印发
·《关于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通知》印发
·《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颁布实施
·《关于开展电网公平开放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印发
· 气化南疆天然气管道工程两条能源大动脉开建
· 49.3GWh!内蒙古印发2025新型储能专项行动
· 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6%
· 截至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 2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同比增长5.44倍
· 海上风电+制氢+养殖,江苏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完成首台风机吊装
· 我国发现首个亿吨级页岩油油田
政策动态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在安排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规划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重大工程,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
能源低碳转型总体目标
2025年,我国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通过系统部署能源低碳转型、碳市场深化、绿色技术创新等关键举措,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与低碳经济发展。
能源结构调整
过去一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规模达3.7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至近40%,能源结构持续优化。2025年,全国发电总装机将达到36亿千瓦以上,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2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6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此外,我国将加快建设“沙戈荒”大型新能源基地,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并统筹新能源就地消纳与外送通道建设,解决能源区域供需矛盾。
碳市场深化与碳排放管理
2025年,我国将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并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进一步激活碳交易活力。同时,启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与碳标识认证制度,强化企业碳核算能力,积极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将绿色低碳产业列为新增长引擎,明确支持商业航天、新型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发展。此外,还将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智能制造装备升级,深入实施绿色建筑、零碳园区等示范工程,助力形成绿色生产与消费模式。
节能降碳与重点行业改造
202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降幅超3%,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速推进。2025年,我国将设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的目标,继续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推动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
生态环境治理
2024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2.7%,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升至90.4%,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缩减”,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取得进展。2025年,我国将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
国际合作与全球气候治理
2025年,我国将规划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重大工程,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倡导技术开放共享,助力全球绿色转型。通过碳市场扩容和技术创新,激发绿色产业潜力,推动降碳与经济增长的协同,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印发
3月10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文件明确,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重点方向包括:电力市场和供电服务、电力需求侧管理等。其中,电力市场和供电服务包括A501电力市场准入技术要求(包括新型储能、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型主体参与市场),A502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功能技术规范,A503电力市场数据,A504电力市场交易技术标准和数据接口标准,A505电力市场运行,A506供电服务能力,A507供电服务质量,A508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A509其它;电力需求侧管理包括A401电力需求侧资源管理开发,A402虚拟电厂,A403电动汽车充电设施,A404岸电系统,A405综合能源,A406其它。
《关于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 的通知》印发
3月14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关于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通知》,文件提出:56个县(市、区)全面实现“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目标;各地根据电网承载力,引导农村分布式光伏科学布局、有序开发、就近接入、就地消纳,并组织电网企业及有关方面根据实际需要加强配套电网改造升级及其他提升消纳能力的措施,保障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出“四不”要求,即不得指定经营主体,不得强制要求配套产业,不得以特许经营等方式搞垄断开发,不得侵害农户利益,促进分布式光伏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各地充分利用电网企业和新能源开发企业的专业力量,以社会化、市场化方式,设立村、镇等多层次的能源服务站,提供专业化服务,做好自然人户用光伏运行维护。
《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 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
3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商务部、国家数据局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27年,绿证市场交易制度基本完善,强制消费与自愿消费相结合的绿色电力消费机制更加健全,绿色电力消费核算、认证、标识等制度基本建立,绿证与其他机制衔接更加顺畅,绿证市场潜力加快释放,绿证国际应用稳步推进,实现全国范围内绿证畅通流动。到2030年,绿证市场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全社会自主消费绿色电力需求显著提升,绿证市场高效有序运行,绿证国际应用有效实现,绿色电力环境价值合理体现,有力支撑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共22条。主要内容包括四大点:一是完善反制措施,明确查封、扣押、冻结的“其他各类财产”范围,以及禁止或限制的“有关交易、合作等活动”领域,细化“其他必要措施”;二是细化反制程序,明确调查、磋商权,规定反制决定发布方式;三是加强部门协同,明确职责分工,强化信息共享;四是强化措施执行,规定对不依法执行反制措施的处罚,以及被反制对象申请暂停、变更或取消反制措施的条件。
《关于开展电网公平开放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印发
根据通知,本次监管目标重点聚焦接网工程投资建设及回购、各类主体接入电网流程和时限执行情况、电网互联流程和时限执行情况、信息公开与报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监管意见建议,推动相关政策有效落实,提升接入电网服务水平,保护相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能源高质量发展。监管范围为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西、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19个省(区、市)电网企业。监管项目并网时间原则上为2025年3月底前。
市场动态
气化南疆天然气管道工程两条能源大动脉开建
3月10日,新疆重点民生工程——气化南疆天然气管道工程(中石油塔里木油田英买力气田至巴楚县三岔口镇管段、轮台县轮南镇至库尔勒市上库工业园区管段)两条天然气管道开工建设。设计全长510公里的钢铁“气龙”,将分东西两路齐驱并进,沿着天山南麓不断延伸,把清洁的天然气能源带给更多南疆各族百姓。
49.3GWh!内蒙古印发2025新型储能专项行动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印发《2025年新型储能专项行动实施项目清单的通知》。通知显示,共计22个项目纳入自治区2025年新型储能专项行动实施项目清单,装机容量1,110万千瓦/4,930万千瓦时(11.1GW/49.3GWh),单个项目规模均在GWh级。去年7月,内蒙古发布2024年新型储能专项行动实施项目清单,涉及9个储能项目,总计规模10GW/46GWh。叠加此次公布的11.1GW/49.3GWh储能项目,内蒙古两批次专项行动,共带来储能需求21.1GW/95.3GWh。另外,内蒙古2024年以来还发布多个电网侧示范项目、市场化新能源配储项目,累计规划储能规模近120GWh。
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6%
3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4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第二产业用电量4,6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第三产业用电量1,4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9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2%。
1~2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5,5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14,921亿千瓦时。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2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第二产业用电量9,6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第三产业用电量2,9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7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
截至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
千瓦,同比增长14.5%
3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2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截至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9.3亿千瓦,同比增长42.9%;风电装机容量5.3亿千瓦,同比增长17.6%。
1-2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505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61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753亿元,同比增长0.2%;电网工程完成投资436亿元,同比增长33.5%
2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同比增长5.44倍
2025年2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2.56亿个,同比增长5.44倍,其中可交易绿证1.62亿个,占比63.32%,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6.4万个,本期核发2025年1月可再生能源电量对应绿证1.63亿个,占比63.70%。2025年1-2月,国家能源局共计核发绿证4.88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3.12亿个。截至2025年2月,全国累计核发绿证54.42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36.91亿个。
2025年2月,全国交易绿证2,840万个,其中绿电交易绿证1,261万个。2025年1-2月,全国交易绿证8,150万个,其中绿电交易绿证3,857万个。截至2025年2月,全国累计交易绿证6.34亿个,其中绿电交易绿证2.76亿个。
海上风电+制氢+养殖,江苏国信大丰85万千瓦
海上风电项目完成首台风机吊装
日前,江苏单体规模最大、单台风机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顺利完成首台风机吊装,标志着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项目包含4个海上风电场:大丰H1#(200MW)、H2#(300MW)、H10#(150MW)和H16#(200MW),拟安装100台单机容量为8.5MW的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85万千瓦,同时配套新建2座220kV海上升压站和1座陆上开关站,作为海上风电平价示范项目,项目创造行业多项标杆。目前是江苏省内投运和在建海上风场中总装机容量最大、单体装机容量最大、8.5MW机型批量化应用的项目;依托机组并网后,将建成陆上制氢项目平台。同时,将在风机基础周围建设海洋牧场,初步形成“水下牧场、水面风电”的立体开发格局,构建风电—制氢—养殖多能互补体系。
我国发现首个亿吨级页岩油油田
3月14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关于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通知》,文件提出:56个县(市、区)全面实现“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目标;各地根据电网承载力,引导农村分布式光伏科学布局、有序开发、就近接入、就地消纳,并组织电网企业及有关方面根据实际需要加强配套电网改造升级及其他提升消纳能力的措施,保障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出“四不”要求,即不得指定经营主体,不得强制要求配套产业,不得以特许经营等方式搞垄断开发,不得侵害农户利益,促进分布式光伏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各地充分利用电网企业和新能源开发企业的专业力量,以社会化、市场化方式,设立村、镇等多层次的能源服务站,提供专业化服务,做好自然人户用光伏运行维护。
